全國生態食材與生態餐飲評定中心主任高炳義:擁抱生態大勢、塑造品質中餐
紅餐編輯部 · 2023-11-09 11:15:38 來源:紅餐網
10月10日—12日,由廣州市商務局指導,世界中餐業聯合會、央廣網、紅餐網聯合主辦,紅餐品牌研究院、央廣網餐飲頻道聯合承辦的“第三屆中國餐飲品牌節”,在廣州盛大召開。
品牌節期間,全國生態食材與生態餐飲評定中心主任、中國烹飪領軍人物高炳義接受了《央廣面對面》欄目組的專訪。
主持人:高會長,能為大家介紹咱們全國生態食材與生態餐飲評定中心嗎?
高炳義:我去年受聘擔任全國生態食材與生態餐飲評定中心的主任。“全國生態食材與生態餐飲評定中心”于2018年成立,是執行全國生態食材、生態餐飲、生態預制菜、美食地標項目評定的工作機構。
主持人:咱們中心從成立以來推動了哪些項目呢?在推動生態評定項目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么?
高炳義:自2018年成立以來,“全國生態食材與生態餐飲評定中心”開展了一系列生態項目評定,積極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政策要求,努力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行業經濟可持續發展。
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,完成了300多個生態項目的申報、評定和公示,范圍涉及全國26個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,其中包含:中國生態食材之都(之鄉)、中國美食地標之都、中國生態餐廳(食材)、中國生態預制菜品牌產品、中國生態預制菜示范企業、中國美食地標保護產品等項目。
在我們的評定項目中,包含了從田園到餐桌鏈條上的所有環節。無論是水產養殖、莊稼地種植的水果蔬菜,藥食兩用的食材、茶葉等食材,都在我們的評定范圍中。我們對每個項目評定都有一套嚴格的程序,按照相關國標來進行,以確保評定結果的公正、真實。同時,我們也關注預制菜這個當下大熱的品類,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生態項目評定推動餐飲業綠色、生態發展,確保消費者能夠享受到綠色、安全、生態、健康的食品。
主持人:生態食材上,各發達國家都有自己的標準,這背后其實是各國話語權的競爭,咱們評定中心為爭取贏得這場競爭,有做哪些努力呢?
高炳義:中餐承載著數千年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,是我國向國際展示的一張閃亮名片。評定中心這幾年一直致力于發掘生態食材、生態餐飲、生態美食地標品牌,除了為企業生態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外,更是為發展中餐、傳承中餐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和保障,為中餐注入“生態”印記奠定基礎。
生態食材及生態預制菜、生態餐飲的規范和引導,是推動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具體行動,也是生態產業助力國家生態經濟建設的有力措施。也為中餐業帶來高質量的生態產業發展,為中華美食文化傳承注入新的活力,以及為鄉村振興、生態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。
主持人:相比其他菜系,魯菜這些年的發展相對比較平淡,您是怎么看待這種現象呢?
高炳義:關于魯菜的發展問題,我有一些觀點想要分享。首先,魯菜作為歷史上形成的四大菜系之一,也是當今的八大菜系之一,它的影響力和歷史地位是不能忽視的。魯菜受眾廣,影響面廣,像京津地區、華北、東北等地的美食烹飪都受到魯菜的影響。
然而,我們也不能否認,相比其他有的菜系,魯菜這些年的發展相對比較平淡。這可能與魯菜的特性有關,它是唯一一個自發型的菜系,而且技術難度比較高,這使得它在創新和發展上面臨一定的困難。
目前,山東各級政府、行業組織和餐飲企業都非常重視魯菜的發展,采取了各方面的措施進一步推動魯菜事業的發展,讓魯菜煥發更大活力。再加上各路餐飲人們的努力,魯菜現在的發展可以說是穩中向好,蒸蒸日上。
據我了解,近年山東餐飲業的收入一直穩居全國前三,而魯菜產品的銷售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比例。山東人口超過1億,消費群體龐大,且山東是世界有名的菜籃子和果園,擁有豐富的物產資源,這些有利因素都為魯菜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。我相信,魯菜的發展將會更上一層樓!
主持人:您覺得要改變當下魯菜的發展現狀,需要各方做出哪些方面努力呢?您覺得魯菜品牌可以怎么做?
高炳義:關于魯菜的發展,我認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。首先,找準市場定位,立足消費者的口味和需求,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,不斷推陳出新。其次,我們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,打造生態魯菜品牌,讓魯菜成為綠色、有機、生態、健康的美食。
對于魯菜品牌的發展,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一是提升品牌形象,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品牌宣傳和推廣;二是加強產品質量管理,確保產品的安全和健康;三是傳承與創新并舉,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。
主持人:高會長,我們了解到您在2014年榮獲了中國烹飪領軍人物的榮譽,當時全國只有九位廚師獲得了這個行業的最高榮譽。當被問到成功的經驗時,您提到一個優秀的廚師應具備三點特質,今天可否在這跟我們分享一下呢?
高炳義:2014年,首次評選“中國烹飪領軍人物”,我很榮幸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了這個榮譽稱號。
要說成功的經驗,我一直堅信廚師這個行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主要有三樣:第一是人品,第二是技術,第三是能力。
首先,作為一名廚師,你得熱愛這個行業,有基本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,這樣才能做出好的菜品,走得更穩更遠。有很多人干了一輩子廚師都不能出徒,原因就是技術不扎實。其實烹飪和做手工藝一樣講究悟性,需要有工匠精神的加持,才不會被時代淘汰。除了過硬的技術,廚師想要再上升到一個高度,還需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儲備和創新能力。只有不斷創新,烹飪才能被稱為藝術,廚師才能真正獲得社會的尊重。
主持人:在餐飲界,師徒文化一直受到重視。您與您的徒弟之間的關系眾所周知,備受贊譽。那么,關于收徒,您的標準是什么呢?
高炳義:烹飪事業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傳承和發揚的,而收徒是烹飪技藝傳承的一種重要方式,也是弘揚工匠精神一個手段。我收徒有兩個標準,總結來說是八個字“品質優秀,事業有成”。
我認為,收徒首先要看人的品質,品質要好。其次,這個人還要在行業中有所建樹,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方面都要有一定的成就。當然,我所收的徒弟并不都是廚師,還包括行業管理人員、研究人員等高級人才。因為我要帶領一支隊伍,發現和培養更多的行業有用之才,讓這支隊伍在餐飲行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,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。
- 贊
- 收藏
這里空空如也,期待你的發聲
熱門文章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寫評論
0 條評論